營造低碳社區 永續友善環境

返回上一頁 發佈日期 2015-09-23 來源
單位 環保局/金門日報社
 

   隨著立法院在今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台灣正式進入減碳時代,為了減少碳排放量,各縣市也做了相應的努力及準備,金門更已訂頒《金門低碳島自治條例》,希望能結合地方特色,對全球性的低碳議題盡一己之力,做出相應的貢獻。

 

  立法院於今年6月15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2050年的碳排放量,要降為2005年的50%以下。意即表示台灣正式進入減碳時代。對於低碳生活有許多評量指標,其中《天下雜誌》調查中心便透過「土地使用」、「交通運輸」、「能源使用」與「再生資源」等四個面向,來計算各縣市此刻的低碳程度。結果顯示,連江縣是全國最低碳的城市,並在「再生資源」上表現突出,人均資源回收量(200.3公斤)與人均廚餘回收量(157.4公斤)皆為全國第1。而同為離島的金門縣,則在節能項目上表現優異,每人每日用水量(112.7公升)、用油量(0.73公升)與用電量(2.32度)皆是全國最低。

 

  觀諸以上調查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相較下,都會縣市的公共交通設施較好,在交通運輸及人均能源使用上,也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再有因為土地資源有限、居民公共意識較高,在資源回收的執行上應也不差,所以,我們應該可以歸納出一個「低碳生活是因地制宜」的結論。事實上,金門用水、用油、用電量低,並不特別是我們最具節能意識,可能是因為生活節奏較緩、地理幅員較小,以及較少24小時作業環境所致,因此,我們或可以據此推論,離島縣市應該是比較適合推動低碳示範生活的地方,其成果也特別容易獲得彰顯。

 

  實際上,行政院也選擇金門縣作為低碳城市(島)的推動地區,除了希望打造金門為國際知名低碳島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外,也希望將推動金門低碳島之成功經驗帶回臺灣,做為其他城市學習的典範,進而促使我國成為邁向永續發展之低碳社會。然而,低碳島是個上位的政策與方向,實務上,還得從居民日常的低碳生活化去做改變及推廣;而這樣的改變必須具有實益性及示範性,才能舖墊、推廣後續的綠色或低碳生活,這應該也是陳縣長指示相關部門要研提綠色生活示範區徵個案,並以前瞻性思維將綠色、低碳生活納入相應規劃的理由所在。

 

  當然,在推廣低碳生活的過程中,同樣布滿了艱難與阻礙。例如:大家都知道要運用綠色載具,但單是金門縣政府要採購幾輛電動巴士便遇到了極大的難題;因為囿於規模效益、交通便利等前提,未來的營運、維修、損耗都會比在台灣各縣市推廣更為棘手,甚至會因為「費用高、效益低」,讓機關、民眾喪失推廣意願,因此,我們以為低碳推廣絕不是一項需要躁進的政策課題。的確,年花數百萬元只為減省數十萬元的開支,絕對不會是划算生意,卻是營造低碳生活的必須。是以,若能先將推廣侷限於具有較高低碳生活共識的社區進行示範推廣及試辦,或也更能營造更好的功效及說服力。

 

  總之,低碳島計畫絕非遠在天邊的政策,而是近在咫尺的生活。金門在節能上或許已有了不錯的開始,但還需要在低碳生活的導入上多所堅持,畢竟打造低碳家園,不是為了指標,而在體現政府、企業、居民對綠色生活及永續環境所做努力,並為保護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